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我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严良堃同志,因病于2017年6月18日上午7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严老曾许下遗愿要求将他的骨灰带回武汉,撒往长江,让他追随他的夫人一起奔向东海,回归于大自然。 2017年12月19日,严老的灵骨在武汉融入长江。
严良堃同志生平:
1923年12月28日,严良堃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1938年4月,在武昌的“歌干班”里学指挥、作曲,曾师从冼星海。后参加抗敌演剧九队,调至孩子剧团。 1940年指挥“孩子剧团”在重庆公演了《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 1942年考入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师从江定仙教授,并随吴伯超先生学习指挥。 1947年毕业后到香港中华音乐学院从事理论作曲、指挥教学工作。 194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该校青年工作团合唱指挥。 1952年任中央歌舞团合唱指挥。 1954年赴苏联深造,为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指挥系研究生,主修交响乐及合唱指挥,师从阿诺索夫及索柯洛夫。 1958年回国,任中央合唱团指挥。 195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严良堃同志执棒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新中国的首演,其中第四乐章《欢乐颂》首次用中文演唱,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1961年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首次指挥中央乐团合唱团演出了合唱专场音乐会。 1964年任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千人合唱首席指挥。 1979年率中央合唱团赴菲律宾参加第一届国际合唱节,广受好评。 1981年指挥中央乐团合唱团与北京交响乐团成功演出了中国首场莫扎特《安魂曲》。 1982年指挥中央乐团合唱团演唱西欧歌剧合唱音乐会。 1983年,匈牙利柯达伊纪念委员授予严良堃同志证书和纪念章,表彰他在介绍柯达伊的作品和教学法中所作的贡献。 1985年,他率团赴香港参加“黄河音乐节”,指挥千人参加的《黄河大合唱》,引起海内外轰动。同年十月应邀再度赴港参加“亚洲艺术节”,指挥专场合唱音乐会。 1986年在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中任常委、指挥组组长。由他指挥的中央合唱团,在比赛中荣获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专业组表演艺术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1986年成立“北京合唱指挥学会” 即现在“中国合唱协会”,并当选为会长。 1992年率中央乐团合唱团赴新加坡举行五场合唱音乐会,受到热烈欢迎。 1993年,他率领中央乐团合唱团参加了由国际合唱联盟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合唱研讨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3年,中国合唱协会授予他中国合唱“终身成就奖”; 2015年,国际合唱联盟授予他世界合唱“终身成就奖”。 2015年6月18日,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 2015年8月24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历史 向英雄致敬”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已是92岁高龄的严老再次登台指挥了《黄河大合唱》。 严良堃同志曾指挥过《黄河大合唱》等百余首古今中外合唱名曲。历任中央乐团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合唱协会首任理事长,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在指挥艺术上深有造诣,他的指挥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性与严谨性。多年来,他为普及提高合唱艺术不辞辛苦,经常赴全国各大城市和高等院校讲座并指挥各类业余合唱团演出,他提高了我国合唱艺术水平。他严谨的艺术追求、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是中国交响乐团乃至中国音乐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